電子報圖文如無法開啟,請 點此連結
歡迎使用Chrome瀏覽器
![]() |
|
|
【雲編小語】 【雲過手札】 【水月書坊】 【追夢日誌】 【雲水online】 |
|
|||
立秋後。三伏近尾聲
•大愚 還是熱啊,熱到眼睛出汗、衣衫出水,即便二十四節氣中的「立秋」隆重登場,依舊沒有感受到「秋涼」,反而覺得「三伏」威力還在。 「暑熱」當頭,大家一切都好嗎?有寄出或收到夏日限定的「暑中見舞」嗎? 「暑中見舞い」(しょちゅうみまいsho chu mi mai)是日本很獨特的季節問候--盛夏溽暑時分,捎短箋問候平素關照有加的師長友人。這一期電子報,除了為好朋友們寄上盛夏問候,還要分享禪門中的「避暑」公案。
生活在四季如春的台灣,也許讓人特別嚮往四季分明的北國,可以看到皚皚山上雪、皎若雲間月;生活在北國、為積雪所苦的朋友,也許又羨慕南國風和日麗、天天天藍。由「此方」盼「彼岸」,由「暑熱」盼「秋涼」,人之常情啊! 「避暑」是夏日炎炎時的想望,究竟如何「避暑趨涼」呢?禪師說,不如走入暑熱、安住暑熱、在暑氣中逍遙自在。即便「三伏天」、汗淋漓,來一盤沁涼西瓜,安住在當下,暑熱很快近尾聲。
|
|||
|
|||
天選。一條線
•大愚 「自從2年前手術後,就無法重複畫同一條線 ……」 帶著素描本走進眼科門診,和有如老朋友的醫師一起研究縐縐的水彩紙。 「醫師您看...原本要畫竹子,但總是『描』不到同一條線,反覆描到半夜的結果是,竹子『胖』成了菩提葉了…」 醫師一貫溫和地笑著,臉上笑出了三條線…「師父啊,不要用眼到半夜啊!」 我心中也是「三條線」……心想:「醫師,您應該畫錯重點了吧!」
後疫情時期,對於熱搜字之一「天選之人」,很有感。 心想,所謂「老天選定的人」,有沒有必要條件?是人數極少?情況罕見?非一般人的經驗?身處染疫風險,卻能「全身而退」?特別幸運,還是……,只有「老天曉得老天的安排」。 素來十分關照雲水的菩薩知道我有「畫一線之礙」,捎來關心:「師父啊,一條線或三條線都沒關係的,只要不是『兩條線』就好。」 的確,在「後疫情時期」,「兩條線」讓人心驚驚啊。
其實,一直猜想,在眼科醫師心中,我會不會就是那個「天選」? 兩個月前坐在診間,例行眼底檢查後,醫師以不經意卻又刻意輕鬆的語氣說:「白內障手術後,有少於1/3的人還需要接受『後囊雷射手術』……」 「所以……」 「師父是少數需要再接受手術的人。」 知道自己是<1/3的那個人,有一種「備受上蒼眷顧」的奇妙感。為了可以畫出「一條線」,為了不要一入夜就眼前多線交織,簽下了「後囊雷射手術同意書」。 「第一發」雷射打進眼裡,被彷彿從腦子裡傳出的雷射音聲嚇到,不自覺「啊!」地叫了出來。接下來的3分多鐘比想像的漫長,在醫師「不要緊張,不要動喔」的溫和提醒中,30幾發「雷射光」和心情呼應成不規則的鼓聲,每一個鼓點起落都是感恩,感恩仁心仁術的醫師發現了我是那「極少數」。 那鼓聲,並不陌生。記得暑假伊始,戴著N95,由醫護菩薩引領進入「負壓隔離病房」, 為「無法畫一條線」而苦,同時也為「還好只有一條線」而感恩的因緣,重新體會「上天自有安排」。生命每個轉角的緣起緣滅,沒有所謂的「好壞對錯」;如能安住在天選的緣起,人生的風景必然不同。
離開診間前,醫師突然站起來,說:「師父,請等一下……」 繞過專業器材,親自走到門口「送客」的醫師,突然燦笑一鞠躬:「請師父不要再畫到半夜,要好好愛惜眼睛喔!」 帶著「即使竹子『胖』成菩提葉,也要珍惜『天選眼力』」的決心,對醫師深深一鞠躬。戴上墨鏡,走入燦爛的陽光,「一條線」的人生大步大步走。
|
|||
|
|||
《日日是好日》—
•大愚 不確定是先讀了森下典子的《日日是好日--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》,被宛如抹茶般濃綠的質樸封面所吸引,還是因為同名影片中飾演茶道武田老師—「樹木希林(ki ki ki rinn)」的內歛優雅所吸引,原本只是一本「擱」在書架上層的散文,卻因為年少時在日本對「茶道」嚴謹寧靜的遙遠記憶,而反覆咀嚼抹茶微苦不澀的滋味。
世の中には、すぐ分かる物とすぐ分からない物の二種類がある。
森下老師將茶道歸類為「無法立即理解,但經過多次交會,點點滴滴的領會,可蛻變成嶄新事物」的「稽古」。「稽古」中文怎麼說呢?或可譯為「才藝」或「技藝」。舉凡茶道、花道、音樂、舞蹈……等,無法以一般記誦式學習習得,更無法由任何考試測出學習成果,須經過長時間的凝練蘊釀,才能心領神會並內化成生命的一部份,這樣的學習都屬於「稽古」。 這本「茶書」,帶領讀者一起聽花落的跫音、為雨滴譜心曲、賞「床之間(とこのま)」的掛軸、吃甜滋滋的和菓子,當然還有,品一服(いっぷく)濃郁的茶湯。很喜歡茶湯以「一服」做為量詞的單位,感覺和一帖藥的計量是一樣的,在人生長河中,來一服讓日子慢下來、靜下來的苦之解藥,有其必要啊。 書中和電影中有好幾個片段,打破了多數人以為「知識=學習」的想像。 比如,「摺帛紗」和「『棗』 (なつめ) 的擦拭」。「帛紗」又稱為「袱紗 (ふくさ)」,要摺成三角形繫在和服腰帶裡,然後「啪啪啪」俐落地打開,再以這塊帛紗以日語平假名「こ」的字形,將裝著抹茶的「棗」擦拭乾淨。
不知是不是小一車禍腦震盪的緣故,從小就一直很難「記住」什麼,所以任何學科都只能以「手感」、「語感」、「音感」、「第六感」來引導或輔助學習的我,對於老師的這番叮嚀特別「有感」,覺得……這和「以心會心」、「超越文字言說」的禪境界,很近似啊。 和「茶道」從遙遠的關西初遇,多年後重逢在質樸的散文中,好奇妙的緣份啊。這份奇妙,真的無法以文字竟書,只能邀請好朋友們悅讀或悅聽森下典子的茶道人生,也重新審視「言在意先、領略在後」的學習習慣。也許會和我一樣,對於書名「日日是好日(にちにち これ こうじつ)」和「一期一會(いちごいちえ)」有另一番體會和領略吧!
|
|||
|
|||
愛。繪心
•香菇 周末的早晨,雲水摩托車隊出動,追夢老師們飛輪回兒家。 還沒八點,孩子們瞇著半醒睡眼陸續來到禮堂,準備上一早的國文課。大家總是在師父有趣的繞口令或歌聲中,漸漸甦醒、漸漸啟動追夢模式,漸漸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夢想。 九點鐘不到,繪畫班的小不點們就一蹦一跳地跑到禮堂。孩子們總是直心又純真,如果是「一號表情」,可能○○○又跟xxx拌嘴了吧?如果是「二號表情」,可能課業或生活上被老師提醒了吧? 那天,坐在繪畫區的小不點兒們臉上罩著烏雲,空氣除了悶還是悶,連「大家這週都好嗎?」的關心,都「已讀不回」。 國文下課、「路過」的師父,帶著孩子們最愛的義美牛奶糖來探班。師父拿出自己的小插畫請小不點兒「點評」,和小不點兒討論構圖、研究色彩,對著心滿意足吃著牛奶糖的孩子們說: 「畫畫,就是要開開心心的。別人畫得比自己好,開心;因為哎呀我好有鑑賞力喔!自己畫得比昨天好,開心;因為我一直在進步中!怎麼畫都不滿意,還是開心;因為原來我很有眼光,看到了待進步的空間……」 師父邊聊,邊吃了顆牛奶糖,跟孩子們揮揮手,開心地「飄」回舞台上的鋼琴教室。
其實這一天畫什麼都不那麼重要了。素描是帶著孩子「描出心象」、色鉛筆是讓孩子細膩面對自我、水彩鼓勵孩子勇敢揮灑……;能陪在孩子身邊聽著喜怒哀樂的分享,雲水追夢繪畫教室繪心又會心,每一週的彩繪,都很美。
|
|||
|
|||
關懷再出發。雲兒要回家
二0二二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二日,關懷幹訓在台中愛心家園舉辦,四十位大學學子帶著簡單的行李和雀躍的心,為愛歸隊。 長達四天的幹訓,雲水隊輔每天在緊湊的課程和彩排中,與時間賽跑。晨起,「雲水三明治」喚醒大家的能量,也喚醒「極簡生活」的第一步;「戲劇」和「秀場」彩排,激發了大家的潛能;「微妙清音」和「手語歌」練唱,預習如何讓孩子們聽到「超越言語的關懷」;「大地遊戲」和「團康遊戲」,考驗了大家的創意和默契;「道具製作」和「禮物包裝」讓雲水隊輔在親手手作中,更靠近孩子們。 幹訓會議,大愚法師以「一期一會」勉勵雲水夥伴,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天,每一次的會遇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緣,以沒有「殘念」的決心,為自己也為孩子們揮灑青春、實現自己,將「預見/遇見孩子們的笑顏」填入「關懷九宮格」,並肩為更圓滿的活動、有所成長的自己、擁有難忘回憶的孩子們在學習中服務、在服務中學習。 「再出發」是經歷三級警戒、學習與疫情和平共處的二0二二年「關懷副歌」,練舞時「風大雨大太陽大,誰卡大聲誰就贏,不管這條路有多歹行,攏不驚」的歌詞唱出了雲水隊輔的心聲——即使疫情小波動、即使二0二一年成長園未能舉辦的小遺憾,雲水家依舊隨時準備好和孩子們一起「再出發」,實現和孩子們一年一會的約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