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  社教公益獎,願的「累積」

 
 
 
作者:大愚

  走出高鐵站,久違的台北,好陌生啊!曾經宛如「走灶腳」的誠品捷運店「縮水」了,咖啡飄香的Starbucks,香氣被人潮沖淡了。

  上次來台北,是去夏因為「兒童守護天使」應邀前去總統府;時隔一年,這次是因為教育部「100年度社教公益獎」的頒獎典禮。

  走進星巴克,想要重溫逸散在空氣中的濃郁。開放式的圓桌旁不斷有步伐倉促、神色匆匆的行人經過。有的揹著背包、有的拖著行李,以頭也不回的決然,趕赴人生的驛站;有的隨mp3搖頭晃腦、有的邊講手機邊手舞足蹈,捷運地下街儼然是人生舞台,不斷有人上場有人趕場。

  深秋,經典熱巧克力再適合不過了。邊品嚐苦中帶甜的熟悉滋味,邊看著一波又一波的人潮,心想,雜沓的人群中有多少步履是篤定的?有多少人方向是確定的?有多人在意「從可來,往何去」?

  帶著熱巧克力的暖意,和Mingちゃん搭捷運到台大醫院站,再徒步到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。巧思佈置的「社教公益獎」巨幅看板,每一幅都是一種生命態度和人生哲學,每一幅都是一個故事和對使命的堅持。

  教育部吳清基部長和評審主委柴松林教授上台致詞時,不約而同談到社會教育的落實與持續的重要性,談到在同一條路上堅持走下去的不易和讓人感動處。 

  兩位的致辭勉勵,讓我想起和一位非營利組織前輩老師的對話。一次,這位NPO的前輩CEO來訪,聊天當中老師十分訝異於雲水蘭若和中區兒童之家長達十年的因緣,直問:「為什麼一直堅持在兒家課輔和上音樂課呢?你們一直關心中區兒家的孩子,這樣對其他也需要關懷的孩子公平嗎?」

  訝然片刻後,對這位老師說:「關懷是因緣,持續是使命!」

  老師繼續問道:「五十年後,你們還會堅持去中區兒童之家嗎?」

  當時雖然心想,比我年長許多的老師,「如何確定」五十年後「一定看得到」雲水家的關懷行,但還是回答了這個「假設性」的問題:「除非有其他的團體也在兒家開辦國高中、大學的『追夢課輔』,也在兒家上鋼琴課和吉他課;要不,雲水蘭若會『一直給他站在這邊』……。」

  邊回想和這位前輩老師的對話,邊看著大螢幕上播放的「社教公益獎」個人得獎影片,剛好是……

  「雲水師父,娑婆行腳。大愚法師說:『就算只剩下一塊錢,也要留給需要的孩子,要用在文化、教育和關懷上』。」

  Power point出現的是和兒家孩子一起唱「微妙清音」的畫面,那個微仰著頭、邊彈琴邊和身旁的孩子們唱歌的「我」,是我最希望的「自我」,無論是否被看見、被了解、被認同。

  前不久,協會曾經提出「夢想Melody!中區兒童之家實驗樂坊」的方案申請,這個申請被婉拒了,理由是「本方案內容僅做青少年音樂課程活動,缺乏成效評量指標」。我想,不是每個人都了解「僅做一件事」的決心和毅力,也不是每個人都了解「音樂教育」並不在於「評量」或「指標」,而在於氣質的薰陶、美的感受力的培養。

  堅持走在一條路上,不是因為這條路風景很美,而是因為有了我的足跡,這一路將更美!堅持走在一條路上,不是因為途中有掌聲有歡呼,而是因為為更多人走出一條路來的人生,很有意義。

ta.yu-83.社教公益獎領獎.jpg

  由吳部長手中接過名為「累積」的獎座,吳部長合掌輕語:「謝謝師父這十年來的堅持」;回座不久,柴松林教授又親自前來致意,教授以暖暖大手用力一握:「師父為孩子們的堅持和用心,我們很感佩」……;十年前「一無所有」的雲水人到「擁有許多貴人」的今日,這十年來的每一步都值得啊!

  這個由丁宏欣先設計、以許多書籍堆疊的「社教公益獎」水晶獎座有甚深意涵──

  「以抽象的書本不斷地堆積,象徵社會教育應從知識、文化、經濟、藝術各領域、各階層一點一滴不斷累積,獎座上端象徵閱讀中的書本,進而代表全民教育、終身學習的概念。」(《100年度教育部表揚推展社會教育有功團體及個人名錄》p.6)

ta.yu-79.社教公益獎得獎合影.jpg

  帶著沉甸甸的「累積」水晶獎座搭高鐵返台中,獎座很有份量、肩頭的擔子也更有份量了,感謝中區兒家鄭主任的慈悲推薦,感謝孩子們這十年來的同行。希望孩子們長大後記得,在鳳凰樹旁的中區兒童之家的成長歲月,有一位愛彈琴、愛談文學的師父,有一群愛做夢、愛陪著孩子圓夢的雲水人,即使沒有掌聲,也會「一直給他站在這邊」,因為這是「願」的「累積」、「愛」的「行腳」。